评论

触乐夜话:活到老,嗑到老

触乐夜话,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、鬼事、新鲜事。

不知小罗老师嗑什么CP(图/小罗)

不久前,我还在夜话里感慨,Steam上明明有数量众多的模拟器游戏,却没有一款“编辑模拟器”,未免有些遗憾。好在那篇夜话发布之后,评论区里有读者朋友介绍了一些类似主题的游戏。

比如《请出示证件》作者Lucas Pope的早期作品《The Republica Times》,玩家在其中扮演一名报社编辑,负责决定报纸上发布的内容。无独有偶,4年之后,瑞典独立团队Double Zero One Zero推出了一款名为《西港独立社》(The Westport Independent)的游戏,主要内容与《The Republica Times》不说一模一样,至少也是大同小异——不过,这两款游戏都是Game Jam的产物,而瑞典团队表示他们此前并没有听说过Lucas Pope的作品。也许,在表达“内容审核”这个主题时,开发者们的想法或多或少会有些相似吧。

《西港独立社》,它和《The Republica Times》《不予播出》等游戏的核心玩法都颇为相似

就这样,我一边玩着“编辑模拟器”,一边继续打开思路,寻找更多有趣的模拟器。还别说,几天不看,Steam上就又冒出了不少新作。其中让我尤为感兴趣的,是一款“同人女模拟器”——《太太!我喜欢你!》。

严格来说,这款游戏还没有发售,仅仅上线了Steam页面。不过,从内容介绍来看,它已经完全抓住了我的心。比如标题里的“太太”这个称呼,就足以让绝大多数同人作者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——只要搞创作、有产出,无论男女老少,一律可以称为“太太”。对于像我一样经历过这个词语流变的大龄同人女们,感触可能就更多了。

人人皆可“太太”!

游戏玩法看起来是颇为典型的模拟经营。主人公是一位以写文为主的同人作者,每天可以在不同地点收集灵感,将它们写成同人故事,并因此收获读者的喜爱。最终,主人公需要“以年底的大型漫展为目标,创作故事、制作同人本,向全世界播撒热爱”。

游戏里还有不少让同人作者们“痛并快乐着”的细节。比如“漫展摆摊”就是个时间加数值管理类的小游戏——不论本子卖得好不好,算错账都是每个摊主不得不经历的事儿;买谷、抽扭蛋、扎痛包看似简单,但想要达到让自己满意的效果,每一样其实都劳心劳力;与“同担”“对家”的关系也颇为微妙,大家虽然都打着“爱”的旗号,但一不小心也会闹出不少矛盾……

虽然现在的同人制品大部分可以扫码支付,然而漫展的人流量很难保证手机信号通畅

当然,同人作者的生活肯定无法一概而论,画手和文手的状态未必相同,根据CP、平台、圈子等差异,“嗑CP”的状态更是五花八门。如果再考虑到游戏性,《太太!我喜欢你!》显然难以全面涵盖所有同人作者的日常。

不过在我看来,“难以全面涵盖”也不是那么重要。假如开发者和玩家们愿意,那么Steam创意工坊可以成为游戏的重要补充——本来就是以“同人”为主题的作品,再由同人作者来制作Mod也非常合理。除此之外,我觉得更重要的是,它看上去“有那味儿”,某种意义上,还能够让我联想起对于同人的初心:爱、表达,以及一点儿“寻找意趣相同的朋友”的私心。

游戏提供了“自定义CP双方形象”的功能,不过,应该会有玩家使用Mod来更好地代入自己喜爱的角色

前段时间,社交平台上有一些关于同人作者年龄的讨论。一方面,有人表示随着年龄增长,搞起同人来确实有些力不从心,虽然嗑CP、搞创作的冲动还在,但也很难抵御工作和生活的压力;另一方面,的确有一部分人把同人当成“时尚单品”,对于年长者表达了一些不太友好的态度。

对此,我的想法是,同人本来是一件完全出于内心、“为爱发电”的事儿,那么能否坚持下去,也完全取决于自己。尽管“毫不在意别人眼光”不太容易做到,但同人作者——不论年龄大小——也没有必要过于内耗,毕竟同人圈子没有什么35岁、40岁就要被“优化”的地狱笑话,也不需要为了面子或者迎合其他人而给自己压力,表达自己想表达的,这就够了。

在讨论过程中,有网友说:“同人女只会从上一对CP毕业,不会从嗑CP这项事业毕业。”我十分赞同这个说法。或者说,不止同人,任何非功利的爱好都是这样,可能出于现实原因而暂时停下,内心的火苗却不会熄灭,一旦重新获得机会,它们就会再次熊熊燃烧,并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超乎想象的力量——我在新闻里看到过80多岁、被后人推着轮椅参加漫展的同人女前辈,也衷心希望自己和朋友们能拥有这样的老年生活。如果说我还能对什么事儿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,这就是其中之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)
大家都在看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