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

触乐夜话: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

触乐夜话,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、鬼事、新鲜事。

图/小罗

在6月18日的任天堂直面会上,2017年公布、2019年宣布推翻重做的《密特罗德究极4》(Metroid Prime 4)终于正式亮相了。不仅公布了正式名称“穿越未知”,还放出一段包括故事、角色、玩法等信息量很足的预告片,发售日也定在了2025年。

自2017年公布以来,本作的萨姆斯终于在玩家面前登场亮相了

“密特罗德”算是任天堂自家IP中比较尴尬的一个。

论知名度和美誉度,“密特罗德”历史悠久,有口皆碑。《超级密特罗德》(Super Metorid)和《恶魔城》共同奠定了“银河恶魔城”这一游戏类型。《密特罗德究极》成功地将系列探索冒险玩法3D化,同样获得了玩家和业内的好评。

但好评不等于卖座。无论是2D还是3D,无论是掌机还是主机,“密特罗德”在销量上总是第一方中偏低的那个——和第三方作品比,它销量不错,但和“马力欧”“塞尔达”“星之卡比”等第一方相比,还是差了一截。

从风格上说,任天堂很多第一方IP都很可爱,然而“密特罗德”在这个方面显得有点不合群。并且和其他任天堂IP相比,它算是很不“日本”的一个,3D化后的“究极”系列对热爱FPS的美国市场的针对性也更强。

SD风格的《联邦力量》算是在“可爱”这个方向上最积极的尝试了,结果依然不怎么可爱

任天堂可以非常好地把具有日本文化特质的角色、形象国际化。但对于一个美式风格的角色,任天堂过去惯用的方式大都不适合,又没有强势的美国分公司主导,这就导致“密特罗德”无论游戏还是角色,在宣传方面常年处于不冷不热的程度。

尴尬归尴尬,任天堂当然没有放弃这个IP。在《密特罗德究极4》和它的上一部之间的18年中,这个系列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:Wii上有1款新作,3DS上有2款;Switch上迎来了2D系列新作《密特罗德:生存恐惧》与复刻的《密特罗德究极》;主角萨姆斯也出现在了“任天堂全明星大乱斗”中。

任天堂用比较克制的预算宣传成本,一方面在游戏里逐渐尝试新东西,比如改变叙事风格的《Other M》与主打多人联机的《联邦力量》;另一方面也维持住了IP的生命力,不至于变成故纸堆中的老黄历。

作为这个系列的爱好者,我还是十分佩服任天堂对于非热门IP的长线运营能力的。

在3A大作开发成本日益走高的当下,想拿出一个新IP的难度越来越大,不断提高的成本和拿捏不准的用户口味,让打造新游戏变成了一种冒险。但如果只守着一个作品反复开发,又很容易在某个时间段进入瓶颈,导致作品质量下降、销量下滑,拖累公司陷入财务困难的泥沼。

这时候,像任天堂这样、常年“养着多个老牌IP”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——可以根据市场现状、自身开发情况,拿出合适的老IP做新开发。老IP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反响方面可预测程度高,只要控制好成本,保证盈利并不难。而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延续老IP的生命力,避免太久不出现在玩家面前,被时代遗忘。

拿老IP尝试新点子也不错,《卡比的美食节》就是任天堂对“糖豆人”这种综艺多人游戏类型的试水

在这方面,日本老牌企业普遍比欧美企业做得好一些。虽然一些日厂的做法让人觉得是在吃老本,但也确实延续了老IP的生命力,在财务方面也不至于冒太大风险。反观欧美企业,可能因为资本市场更开放灵活,新公司不断淘汰旧公司,很多老IP在反复收购中逐渐湮灭在资产负债表中,成了无意义的数字。

某种程度上,任天堂有点类似迪士尼。它们都是百年老店,手握众多全球知名IP,也经常被拿来和新公司、新IP、新趋势做对比,当成老派守旧的代表。然而,当这些老家伙们适应了新时代的玩法,把手里的老IP用顺应当下市场的方式重新包装、推给受众后,大家才意识到所谓的“老”并不是缺点,反而成了新公司难以企及的护城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)
大家都在看
推荐阅读